激情a片久久久久久app下载,亚洲婷婷丁香一区二区,亚洲三级av,猛碰97

國檢檢測歡迎您!

微信公眾號|騰訊微博|網站地圖

您可能還在搜: 無損檢測緊固件檢測軸承檢測浙江綜合實驗機構

社會關注

分享:6063鋁合金中框側面亮線原因分析

返回列表 來源:國檢檢測 查看手機網址
掃一掃!分享:6063鋁合金中框側面亮線原因分析掃一掃!
瀏覽:- 發(fā)布日期:2021-12-22 11:41:34【

6063鋁合金中框側面亮線原因分析

金林奎1 2,歐海龍1 2,鄒文奇1 2,廖森梁1 2,黃持偉1 2

(1.廣東省東莞市質量監(jiān)督檢測中心,東莞 523808;2.國家模具產品質量監(jiān)督檢驗中心,東莞 523808)

摘 要:6063鋁合金中框產品經溫擠壓加工,側面中心出現(xiàn)一條亮線,陽極化處理仍然無法消除.通過化學成分分析、金相檢驗、硬度測試、掃描電鏡及能譜分析等方法,對鋁合金中框產品側面亮線成因進行了分析.結果表明:工件在溫擠壓時變形速率過大,使中間層殘留較大的內應力,由于內應力分布不均勻,導致亮線區(qū)域形成并在亮線區(qū)域形成應力開裂的微裂紋.在鋁合金溫擠壓加工過程中,控制加熱溫度及變形速率,保證組織能夠及時回復再結晶,可有效避免該亮線的產生.

關鍵詞:鋁合金;亮線;應力集中;裂紋

中圖分類號:TG147;TG115.2 文獻標志碼:B 文章編號:1001G4012(2018)03G0198G05

6063鋁合金屬于低合金的鋁G鎂G硅系高塑性合金,主要合金元素為鎂和硅,具有優(yōu)良的機加工性能,并能夠進行熱處理強化,沖擊韌性高且對缺口不敏感,有極好的熱塑性,可以高速擠壓成結構復雜的各種型材,或鍛造成結構復雜的鍛件.此系合金的淬火溫度范圍寬,淬火敏感性低,擠壓和鍛造脫模后,只要溫度高于淬火溫度,即可用噴水或穿水的方法淬火.

并且焊接性能和耐蝕性優(yōu)良,無應力腐蝕開裂傾向,在熱處理可強化的鋁合金中,鋁G鎂G硅系合金是唯一沒有發(fā)現(xiàn)應力腐蝕開裂現(xiàn)象的鋁合金.此系合金機加工后表面十分光潔,容易陽極氧化和著色.

該6063鋁合金中框產品,加工工藝流程為板材下料→溫擠壓成型→數(shù)控加工中心(CNC)精加工→發(fā)黑處理→成品.圖1為 CNC精加工后的半成品,鋁合金中框外形尺寸為80 mm×70 mm×10 mm(長×寬×高).在CNC精加工過程中,發(fā)現(xiàn)樣品側面存在一條顏色發(fā)亮的條紋,亮線條紋剛好位于側面中間,并貫穿產品側面的四周,如圖2所示.據生產

現(xiàn)場統(tǒng)計,這類缺陷造成的產品不良率達20%.

針對該產品 CNC精加工過程中產品側面出現(xiàn)亮線條紋問題,筆者采用化學成分分析、金相檢驗、硬度檢測、掃描電鏡及能譜分析等方法,分析了亮線條紋產生的原因,以期杜絕類似質量問題的再發(fā)生.

1 理化檢驗

1.1 化學成分分析

從該鋁合金中框產品上截取試樣,進行化學成分檢測,檢測結果見表 1,依據 GB/T3190-2008

«變形鋁及鋁合金化學成分»判定.結果表明,化學成分符合標準要求.


1.2 硬度測試

從該鋁合金中框半成品上截?。祲K側面亮線區(qū)域試樣,分別編號為1~5號,對樣品表面進行硬度測試,依據 GB/T4340.1-1999«金屬維氏硬度試驗第1部分試驗方法»評定,檢測結果見表2,可見亮線區(qū)域比正常區(qū)域的硬度平均值偏高2.4HV0.3.





1.3 金相檢驗

采用金相顯微鏡對該鋁合金中框側面表面進行觀察,如圖3和圖4所示,為了顯示亮線區(qū)域的外觀形貌,未對試樣表面進行后序加工處理.可見,亮線區(qū)域與正常區(qū)域的色澤有明顯的差異.經測量,亮線區(qū)域的寬度為0.23~0.56mm.



金相顯微鏡倍率進一步增大,可見在亮線區(qū)域表面出現(xiàn)多條顯微裂紋,裂紋的擴展方向與亮線的水平方向一致.圖5所示為裂紋上側區(qū)域,圖6所示為裂紋下側區(qū)域,都存在明顯的浮雕凸起.由于金相顯微鏡的景深較低,當凹陷部位紋路微調清晰

了,凸起的部位就顯得模糊.因此,推測裂紋兩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[1].

沿該鋁合金中框側面的水平方向截取試樣,經打磨、拋光及腐蝕后檢測,正常區(qū)域的顯微組織如:


圖5 亮線上側裂紋

Fig敭5 Uppersidecracksofthebrightline


圖7所示,為αGAl固溶相+彌散 Mg2Si強化相+少量未溶 AlMnFeSi雜質相,表明材料經過固溶及時效處理.亮線區(qū)域組織如圖 8 所示,為 αGAl固溶相+彌散 Mg2Si強化相+少量未溶 AlMnFeSi雜質相+沿晶分布的第二相,沿晶析出的第二相組織已經形成連續(xù)網狀.網狀組織的形成與晶界滑移的位錯堆積有關,位錯堆積越明顯的區(qū)域,沿位錯線及晶

界析出的網狀組織就越明顯,這種沿晶析出的網狀組織,使材料強度降低且脆性增大[2].

沿該鋁合金中框側面的垂直方向,截取試樣進行金相檢測,正常區(qū)域組織為 αGAl固溶相 + 彌散Mg2Si強化相+未溶 AlMnFeSi雜質相,如圖9所示.亮線區(qū)域(如圖10所示)與正常區(qū)域的組織形態(tài)大致相同,但亮線區(qū)域表層彌散分布的強化相更為密集.當該區(qū)域存在更多的亞晶及位錯線,沿亞晶及位錯線析出的強化相就更為密集.亮線區(qū)域不但表層密集強化相,表層以下的彌散 Mg2Si強化相及未溶 AlMnFeSi雜質相也明顯增多,亮線區(qū)域密集分布強化相,是變形后顯微組織未能完全回復再結晶造成的[3].

1.4 掃描電鏡與能譜分析

采用Inlens電子束成像掃描設備對亮線區(qū)域進行掃描,如圖11所示,可見亮線區(qū)域表面清晰,亮線區(qū)域的凸起更為明顯,下半部為亮線區(qū)域的凸起部位.Inlens電子束只是表層10μm 以內的淺層濺射,電子束基本上呈完全反射的二次電子,探測器信號成像反映樣品外表層的特征形貌.雖然外觀形貌顯示清晰,但樣品表面高低對反射的二次電子數(shù)目影響不大,難以區(qū)分亮線區(qū)域凸起的形貌特征.

采用SE2電子束成像對亮線區(qū)域進行掃描,如圖12所示,可見凸起部位的色澤更為明亮.因為SE2電子束是距表層100μm 的深層濺射,由于突破電子層勢能壁壘,造成電子束能量的損耗,只有部位電子躍遷至表層形成二次電子為探測器所接受,樣品表面與掃描鏡頭的距離對 SE2二次電子反射的效果影響較大,因此距掃描電鏡鏡頭越近的亮線區(qū)域凸起部位,探測器所接受的二次電子信號就越多,凸起部位成像就越明亮[4].因而可以確定,亮線區(qū)域存在明顯高度差的顯微凸起.

對亮線區(qū)域的表面微裂紋進行觀察,可見其中一條裂紋長度達2 mm,裂紋擴展方向與亮線的水平方向一致,且裂紋形態(tài)較為剛直,如圖 13 所示.將視場放大至10000倍,如圖14所示,可見裂紋的特征形態(tài)更為清晰,經測量,裂紋寬度為1.4μm,裂紋兩側較為平整,裂紋內清晰可見韌窩和撕裂棱線,表現(xiàn)出應力開裂裂紋的特征形貌[5].

采用掃描電鏡能譜儀(EDS),對亮線區(qū)域及正常區(qū)域進行微區(qū)化學成分檢測,測試結果如圖15和圖16所示.測試區(qū)為圖15和圖16中的譜圖1和譜圖2,譜圖1為亮線區(qū)域,譜圖2為正常區(qū)域.為了便于區(qū)分視場,圖示中部色澤較深的條紋是人為繪制的標識線.亮線區(qū)域與正常區(qū)域的鋁、鎂、硅成分偏差極小,其它如碳、氧成分為酒精清洗樣品表面殘留的元素.能譜儀測試結果表明,亮線區(qū)域與正常區(qū)域的表面材質并無差異.

2 分析及討論

對于鋁合金溫擠壓加工,最重要是溫度的控制.6063鋁合金溫擠壓加工的加熱溫度一般都設定在Mg2Si相析出的溫度范圍內,加熱的時間對 Mg2Si相的析出 有 顯 著 影 響,采 用 快 速 加 熱 可 以 大 為 減 少Mg2Si相的析出[6],其擠壓溫度視不同制品及單位壓力大小來調整.擠壓過程中必須認真控制擠壓速度,

擠壓速度對變形熱效應、變形均勻性、再結晶和固溶過程、制品力學性能及制品表面質量均有重要影響.擠壓速度過快增加了金屬變形的不均勻性[7].鋁合金中框產品溫擠壓過程,是將鋁合金零件加熱到再結晶溫度以下進行加工.該溫度區(qū)可以克服材料的變形抗力,使零件易于成型,但同時也使組織難以完全回復再結晶.溫擠壓過程中,變形量最大部位位于零件的中間層.由于晶?;谱冃螄乐?產生大量的位錯堆積,造成該區(qū)域的內應力提升,當變形速率增大時,內應力將會顯著增高[8].由于應力的釋放以及彈性應變的交互作用,使得變形量最大的中間層表層產生微小的浮雕凸起,凸起部位在光線的反射下顯示出亮線的條紋.

3 結論及建議

鋁合金中框產品側面產生亮線的原因,是由于該產品在溫擠壓時變形速率過大,使中間層變形量最大區(qū)域未能完全回復再結晶,該區(qū)域殘留較大的內應力所導致的.機加工過程中,殘留的內應力得到釋放并重新分布,在變形量最大的區(qū)域,內應力分布不均勻,因而在亮線區(qū)域形成應力開裂的微裂紋.在鋁合金溫擠壓加工過程中,必須嚴格執(zhí)行加工工藝,控制加熱溫度及變形速率.保證組織能夠及時回復再結晶,避免位錯堆積導致內應力的產生.

在機加工時,如果發(fā)現(xiàn)產品表面已經存在浮雕凸起的亮線,表明材料的內應力未能及時消除.可以在機加工時進行預留尺寸的粗加工,放置一段時間使產品的內應力得到釋放,在后序的精加工過程中亮線得以消除.


(文章來源:材料與測試網-機械工程材料 > 2017年 > 4期 > pp.24

最新資訊文章

關閉